第367章 毛躁的张汉卿和阴险的校长
作者:人狼预言家   1928:巨商崛起最新章节     
    第367章毛躁的张汉卿和阴险的校长
    第一次短线操作做空的日子很快就到了。
    5月27日。
    胡佛在白宫的例行发言上罕见的批评了现在过热的股市,他声称如今的美国股市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多个国家的游离资本都在朝美国股市涌来,一波又一波的热钱在股市中翻腾,赚走的全是美国民众的血汗钱。
    就在昨天,又有2200万美元从英国财阀手中流入华尔街,宣告着英国人也正式参与美股泡沫。
    这一场看似批评股市,实则针对海外资本的发言让美股当天下跌了2%,尤其是前面的一些高价股,因为它们也是海外资本操纵股市的主要力量,价格下跌的颇为厉害。
    不过在胡佛这轮发言前,叶洛便将手上所有参与到高价股的资金都抽离了出来,不然这3000万美元会亏损约60万,等于好几天白赚。
    与之相对,高价股的下跌反而促使了多种仙股的走高,因鸿星联合集团,爱美克思这个次级交易市场也渐渐进入到民众眼中。
    他们买不起每股几百几十的纽交所股票,但能轻松拿下每股十几美分的各种仙股,就算亏了,也不过几百近千美元,不痛不痒,下次还能再战。
    一人一千美元,一万人就是一千万美元。
    仙股还有极高的佣金抽成,能保证叶洛不管怎么做都稳赚不亏,简直是一棵不需要灌溉就能自动生钱的摇钱树!
    听完胡佛的发言,利弗莫尔立即打了电话来,询问叶洛是否到了做空的好时机。
    叶洛笑着摇头,让他稍安勿躁。
    真正的做空时间还早,这一波小小的尝试也不用太着急,静候股市后续的变化才是关键。
    此时富兰克林等人也在紧盯着股市,一方面好奇后续的走向,一方面也在期待叶洛带来的惊喜。
    同一天,华国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    张汉卿在校长的指使下密电哈市特区长官张景惠,派军警搜查苏驻哈使馆、逮捕苏驻哈总领事,同时封闭了中东铁路职工会,并强迫中东路苏方正、副局长停职。
    随后张景惠又在张汉卿的授意下,下令封闭了哈尔滨、齐齐哈尔、海拉尔等地的苏驻华领事馆。
    张汉卿这一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的行为激怒了苏政府,苏对此事反应迅速,态度强硬。
    当天,苏政府便向金陵国民政府提出抗议,要求释放其驻哈领事馆被捕人员,同时向边境地区增加了兵力,准备在外交交涉失败时诉诸武力。
    “五·二七事件”成为中东路事变的开端。
    中东路事件源于中东铁路。
    中东铁路是苏为了控制远东而在华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。
    “改旗易帜”后的张汉卿追随金陵国民政府的国际反苏路线,采取了武力收回中东铁路主权的行动。
    历史上,这场战争中苏双方装备悬殊,北方军“以北方一隅之力,对抗俄顷国之师”,而一直怂恿张汉卿发动战争,鼓吹苏军队战力薄弱,毫无意志的金陵国民政府方,在战争开启后未发一兵一卒出关协助,以致张汉卿的北方军伤亡惨重,被迫同意与苏进行和平谈判,重新恢复中东铁路原状。
    可以说这一场仗打得张汉卿彻底失去了信心,间接导致后来日寇入侵,他并未做积极抵抗,而是果断撤退,留下了大片民众和土地,成了一时间被声讨的丧家犬。
    叶洛知道这事,27日美股闭市后清点完了资产情况,便赶忙打了越洋电话过去。
    此时奉天还在白天,张汉卿刚完成对苏各个领事馆的扫荡,好不威风,听到是叶洛打电话来,立即向这位小兄弟炫耀了一番。
    “怎么样,做生意上,我不如你。但领军打仗这块,你不如我吧。”张汉卿志得意满,意气风发,和叶洛说了好久怎么怎么筹划,又是怎么怎么进攻领事馆,然后抓住那些洋人时,他们痛哭流涕,跪地求饶,完全没有南方洋大人那种气派。
    叶洛听他的语气和言辞,就知道劝诫这事是成不了了。
    张汉卿在兴头上时,谁也劝不动他,也不敢劝他。
    他这么说着,叶洛也只好随口附和,然后委婉的告诫他不要太过冲动,以和为贵。
    “以和为贵?阿洛啊,这战场和商场可不一样,你退一步,他们就会进一步,伱越是和气,他们越是得理不饶人。要把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掉,那就必须一口气把他们打趴下!”张汉卿又开始了长篇大论。
    劝诫无果,叶洛只好和于凤至闲聊了几句,希望这位家中“大姐”能说服张汉卿。
    于凤至也有类似顾虑,可张家女人主内不主外,家中事务,张汉卿什么都听她的,可工作事务,她万万不能插手。
    因为上次杨宇霆等人的刺杀事件被叶洛提前察觉,救了张汉卿一命,于凤至对他十分感激,他说的话也全牢记在心,这也是她默许赵一荻进张家门的原因之一。
    说起来是给了叶洛几分面子。
    挂断电话,叶洛只能感慨校长是真阴险。
    因熟知张汉卿的性格,故意引诱他犯错,还夸大其词的贬低苏方,让张汉卿误以为对方是好捏的软柿子。
    同时,校长等人主导的国内战局也发生了重大变故。
    接收鲁省省会事件成了蒋、冯矛盾爆发的导火线。
    校长以武力把孙良诚挤出鲁省。冯玉祥看到校长消灭西北军的主意已定,便采取防御策略,命令鲁省、豫省的守军西撤,以便集中兵力缩短战线,巩固西北。
    同时,冯系在金陵供职的鹿仲鳞、熊斌也同时辞职,返回了西北。
    冯玉祥完成了一系列的军事调动之后,于5月中旬在华阴召开军事会议,决定武装反蒋。
    5月16日,西北军将领孙良诚等人发表反蒋通电,推举冯玉祥为救国军北路总司令。
    校长旋即做出应对,调兵遣将,设作战总部于徐州,在湖、鲁等地布置战线。
    大家都以为这场战争会打得不可开交,至少不会像蒋桂战争那样虎头蛇尾。
    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,校长故技重施,又用金钱收买了冯系将领韩复榘和石友三,这两人倒戈导致西北军受到很大削弱。
    在政治上校长以国民政府的名义,指责冯“破坏革命”、“大逆不道”、“统一之梗”和“反叛国民政府”。
    5月23日金陵国民政府高层召开的临时会议决议革除冯的一切职务。5月25日校长致电冯玉祥,要他下野出洋,交出兵权。
    冯玉祥被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叫苦不迭,在政治上陷入极端孤立的境地。面对校长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,为了在政治上争取主动,冯玉祥于5月27日通电全国表示下野。
    至此,国内的格局又发生了变化。